【新侨集团】
官方微信

香港人上大学到底有多容易?

发表时间:2025-02-28 17:55作者:Charles



有人说:“香港的”高考”的难度是大陆初中的难度!”这话的确夸张了,大陆高中会考水平应该是有的。


香港人上大学的难度确实很低,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‌:


NO.1


录取率显著偏高


香港高校的录取率高的离谱。


以 2024 年的数据为证,当年共有 39,634 人参与大学联合招生计划(JUPAS),其中有 15,776 名申请者成功被八所资助大学以及都会大学录取,录取率高达 39.8%。这一数据意味着,每五个申请者中,便有近四人能够踏入大学校园,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较高水平。



本地生录取比例高:


香港的大学在招生时,会将大部分学位名额分配给本地学生。如港八大有 80% 左右的名额是留给本地生的,这使得香港本地学生在竞争大学学位时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较小。



多元录取途径:


除了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(DSE)成绩申请本地大学外,香港学生还可以凭借 DSE 成绩直接申请海外超过 270 所名牌大学,包括剑桥、耶鲁、新加坡国立等世界名校。此外,还可以参加 “港澳台及华侨生联合招生考试” 进入中国内地的大学,为香港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选择。





NO.2


考试难度较为亲民


香港的大学入学考试难度相对较低。其考试内容大多聚焦于初中题型,整体难度大致等同于高中会考水平。全港学生使用统一试卷,这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,消除了因地域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竞争,每位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依据统一的录取标准参与竞争。

NO.3


考生数量有限


每年香港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考生数量较少,仅约 5 万人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内地每年的考生数量高达 1100 万。考生基数的巨大差异,使得香港学生在升学竞争中面临的压力显著减小,相应地,他们获得大学录取的机会也就更多。





NO.4


政府政策大力扶持


香港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
一方面,放宽报考政策,吸引了大量内地学生报考香港的知名大学,这不仅丰富了香港高校的生源结构,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香港高校的国际影响力。


另一方面,通过一系列计划增加内地生的录取名额,例如香港大学计划在 2025/26 学年将高考生的录取名额增加至 400 人。


这一系列政策举措,从侧面反映出香港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,也为香港本地学生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升学环境。


NO.5


升学途径多元


香港学生的升学路径极为丰富。除了通过联招(JUPAS)报考本地大学外,凭借 DSE 成绩,他们还能直接申请海外超过 270 所名牌大学,其中不乏剑桥、耶鲁、新加坡国立等世界顶尖学府。这种多元化的升学选择,极大地拓宽了香港学生的视野,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实现高等教育梦想的机会,进一步降低了升学的难度。


NO.6


中学层次与升学关系


香港的中学分为 3 个 band,每个 band 又细分为 ABC 三等。

Band1 的学生几乎都能顺利升入大学。Band2 的学校水平参差不齐,部分学校开设英文班,向 Band1 英中看齐,而部分学校学风欠佳。Band3的学校每年仅有少数成绩优异者有机会进入大学。

以 2022 年为例,在校生报考人数为 42,328 人,自考生 5,563 人,总计 47,891 人。由于香港没有 55 分流政策,除了这五万多人以及选择非本地升学的学生外,不存在想读大学却无法报考的情况。


NO.7


港校与内地高校升学对比


港八大及港三升学情况:


港八大每年招收约 15,000 人,约 31% 的报考生有机会进入八大。其中,港三(香港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)约提供 8000 个学额,约 16% 的学生可以考入港三。2022 年,香港共有 17,733 人分数超过 3322,占考生总数的 37%。


DSE 成绩报考内地高校情况:



清华 + 北大:

2022 年,清北录取港籍学生的成绩基本在 4 科 5 * 及以上,仅有一位 5444 的学生收到清华 offer。这一成绩区间在香港大约对应 Best 6 36 分到 41 分,大约有 410 人能达到,排名处于 0.2%-0.8% 之间。除了内外全科医学士、牙医、法学、教育学等香港热门专业外,达到此分数的学生可报考其他专业。不过,能考上香港这些热门专业的前 0.3% 学生,通常不会选择到内地读书,毕竟这些行业在香港的薪资待遇更为优厚。



复旦 + 上交:

2022 年,两所学校收分最高为 23 分,最低分别是 18 分和 21 分。在香港大约对应 Best 6 30 分到 35 分,分数在这个区间及以上的学生有 1069 人,排名前 2.2%。



北师大:

2022 年最高 20 分,最低 16 分,相当于 Best 6 24 - 30 分,分数在这个区间及以上的学生有 7131 人,排名前 15%。中山大学的录取情况与之相近。这意味着在香港能上港三的学生,若用 DSE 成绩报考内地大学,至少能考入中山大学或北师大这样的高校。广东和北京也因此成为香港学生北上求学的热门目的地。



东南大学:

总分要求 15 分,相当于 Best 6 22.5 分,华南理工大学要求与之相近。分数在这个区间及以上的学生有 11,288 人,排名前 23.5%。



中国海洋大学:

2022 年最高 17 分,最低 11 分,相当于 Best 6 16 - 25 分,分数在这个区间及以上的学生有 16,567 人,排名前 34.6%。在香港能上八大的学生,若用 DSE 成绩报考内地大学,至少能考入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的 985 高校。



暨南大学:2022 年最高分是 3 科 51 科 5,仅次于清北浙的最高分(3 科 51 科 5*),最低分 3322,刚好达到香港上大学的基础分。这意味着排名前 37% 的学生都有机会报考。在香港过了 3322 分却因学额不足无法进入本地八大的学生,若用 DSE 成绩报考内地大学,至少能考入暨南大学这所 211 工程大学。



南京师范大学:

2022 年最低分 3222,即使达不到香港八大的门槛,学生依然有机会到内地就读 211 工程大学。


由此可见,即使是未能考取 3322 分的部分 Band 2 学生及 Band 3 学生,若有志于继续深造,也能到内地就读双非一本甚至 211 工程大学。



不过,考虑到香港蓝领工资水平较高、部分社团的吸引力(在 Band3 学校较为常见)以及香港学生更倾向于海外大学等因素,实际上成绩欠佳的学生中愿意前往内地读书的并不多。


但值得注意的是,这部分学生若放在内地绝大多数城市,在 15 岁时可能就会因 55 分流政策被送去职校



NO.8


内地录取率对比


2022 年,内地高考有 1193 万人参加。全国 39 所 985 工程大学共录取 165,150 人,录取率仅为 1.38%。从省份来看,录取率最高的天津为 6.19%(5.6 万人),北京为 6.08%(4.8 万人)。与香港的录取情况相比,内地学生进入顶尖高校的竞争压力明显更大。


此外,除了用 DSE 成绩申请外,许多学校还有清北保送计划。在 Band2 或 3 学校中,只要学生能在 100 多名同学中进入前 5 名,就有机会保送清北复交。这一政策吸引了许多跨境家庭中无法考入 Band1 英中的学生,而这些 Band2/3 的学校也乐于吸收内地跨境家庭的学生,因为内地生源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相对更强。


即便就读于 Band1 英中的内地家庭学生,在考大学时也更有底气,他们往往将内地的清北复交等 985 高校视为 “保底” 选择,即便冲击海外名校或港三神科失败,仍有优质高校可供选择。



综上所述,无论是从录取率、考试难度、考生数量,还是升学途径等多方面综合考量,香港本地人在追求大学教育的过程中,确实面临着相对较为轻松的环境,相较于内地及其他地区,他们上大学的难度明显更低。


新侨寄语

SEND WORD

说出来你都不敢信:香港本地学生学费4万,内地学生小20万!



联系我们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官方电话:186 8894 6692
官方邮箱:xinqiao0918@qq.com
公司地址:广东省 深圳市 南山区 大族科技中心南座9楼